天津智慧工厂在线
全国服务热线 022-25295720
交易中心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首页 > 行业聚焦

【爱国情·奋斗者·钢铁人】钢铁巨擘——安朝俊

移植国外经验为首钢服务
      通过在美国实习、到前苏联与捷克斯洛伐克考察,安朝俊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很有必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石景山钢铁厂(首钢前身)的两座高炉急需修复投产,但2号高炉早在 1945 年就被积铁积渣铸死,清除面临困难。安朝俊组织工人们采用重锤从炉顶堕落下砸的方法代替人工的挥钎抡锤,使作业进度成倍加快,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1953 年 1 号高炉大修时,虽是有计划的停炉,但也有积铁需要处理。安朝俊把在美国学到的爆破法引入清理工作,把积铁炸成小块后清出,再加上其他修炉措施,在全国创造了只用 53天大修一座大高炉的新纪录。此后,用爆破法处理炉内积铁成为各厂的常规方法。
      在 1 号高炉大修中,安朝俊还把美国的麦基旋转布料器移植于高炉炉顶,避免炉料偏落而造成布料不均。这是我国高炉第一次使用麦基旋转布料器。之后,这种方法开始在全国高炉中推广开来。
      上世纪50年代,鉴于前苏联的高炉冶炼技术较美国技术更适合我国国情,安朝俊认真学习了前苏联专家建议使用的技术,在高炉冶炼中坚持逐步提高冶炼强度,推行大风、高温、精料、低耗的生产方法和中心畅通、保持两条煤气流通的技术方法。这成为确保首钢高炉利用系数和焦比长期处于国内外先进行列的重要措施。
组织技术攻关服务生产
      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针对生产需要组织攻关,有效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这是安朝俊长期坚持的工作准则。
      1958年,首钢开始建设轧钢厂,包括300毫米小型轧钢厂、电焊钢管厂和冷拔车间3项工程。设备从前苏联引进,建设和投产原定由前苏联专家指导,但其于次年撕毁合同,撤走了专家,首钢只能自立更生。在这期间,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每次遇到困难,安朝俊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技工到现场攻关,认真分析检查,找出根本原因,随后组织人员协作攻关,直至问题解决。
      上世纪 60 年代在国外出现的高炉喷吹煤粉技术,既能节省价格较贵、资源较少的焦煤,又可以少建投资巨大的焦炉,具有巨大的节焦效益和社会效益。安朝俊及时组织人员对这一技术进行攻关。他动员了有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向煤炭专家请教煤质特性,调查煤炭基地要点,研究设备结构和无烟煤磨粉、防爆措施等问题,并进行喷煤装置的设计、制造和施工,终于在1964年一次性试验成功,并实现安全运行。
      高炉无料钟炉顶是高炉技术装备的一次重大历史性变革,安朝俊在认真分析了国外一张示意图的情况下,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关。经过反复研究设备结构和传动装置,他们通过小型摸拟试验取得技术参数,然后进行设计、制造、预安装和配合试验。成品安在高炉上后,一直安全运转。发明该技术的卢森堡专家在现场参观后感叹:“全世界高炉的无料钟炉顶装置都是从卢森堡引进的,只有你们一家是自己设计制造的。”
      由于坚持技术攻关,首钢1978年移地大修后的 2 号高炉采用了无料钟炉顶装置、喷吹无烟煤粉和炉前除尘等国际先进技术,成为了能同国际现代化高炉相媲美的先进大高炉。

      此外,安朝俊还组织创建了我国第一座氧气转炉炼钢厂。在随代表团访问苏联期间,他了解到氧气顶吹转炉。回国后,他立即组织科研人员广泛搜集有关氧气顶吹转炉的资料,汇集成册。1958年9月份,首钢第一座3吨空气侧吹碱性小转炉投产,从此结束了首钢有铁无钢的历史。
      首钢炼钢生产一起步,安朝俊就瞄准了氧气顶吹转炉新技术。这项新技术由于不够成熟、试用时发生爆炸等,导致争议不断。对此,安朝俊力排众议,向原治金部提出在首钢进行氧气顶吹转炉技术的试验申请。1962年,这项技术开始在首钢3吨小转炉上进行工业试验,很快取得了成功。1964年12月24日,中国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厂在首钢建成投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成功炼出第一炉钢水。此后,这项新技术被推广到了全国。
      1993 年 8 月 31 日,为中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奋斗了半个世纪的钢铁巨擘——安朝俊,走完了他壮丽的人生路程。弥留之际,他从昏迷中醒来,要身边的人转告首钢领导:“秘鲁铁矿含硫高,用时要注意……”
       来源: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2019-09-12